公司新聞
architecture culture
聚氨酯膠粘劑的施工工藝
聚氨酯膠粘劑的多樣性特點解決了許多粘接難題,但如果施工工藝弄錯,那么它也無法發揮出多樣性的特點性能,所以再好的材料,要想真的使其發揮好效果還是要做好施工操作,不然只會適得其反。下面就有小編為大家詳細講下它的施工工藝。
1、表面處理:形成良好粘接的條件之一是對基材表面進行必要的處理。被粘物表面常常存在著油脂、灰塵等弱界面層,受其影響,建立在弱界面層上的粘接所得粘接強度不易提高。對那些與膠粘劑表面張力不匹配的基材表面,還要進行化學處理。表面處理是提高粘接強度的首要步驟之一。
2、清洗脫脂:一些金屬、塑料基材的表面常常易被汗、油、灰塵等污染,另外,塑料表面還有脫模劑,所以這樣的塑料與膠粘層僅形成弱的粘接界面。對聚氨酯膠粘劑來講,金屬或塑料表面的油脂與聚氨酯相容性差,而存在的水分會與膠粘劑中的一NCO基團反應產生氣泡,使膠與基材接觸表面積降低,且使膠粘層內聚力降低,因而粘接前要進行表面清洗、干燥處理。一般是用含表面活性劑及有機溶劑的堿水進行清洗,再水洗干燥,或用有機溶劑(如丙酮、四氯化碳、乙醇等)直接清洗。對有銹跡的金屬一般要先用砂紙、鋼絲刷除去表面鐵銹。
3、粗糙化處理:對光滑表面一般須進行粗糙化處理,以增加膠與基材的接觸面積。膠粘劑滲入基材表面凹隙或孔隙中,固化后起“釘子、鉤子、棒子”似的嵌定作用,可牢固地把基材粘在一起。常用的方法有噴砂、木銼粗化、砂紙打磨等。但過于粗糙會使膠粘劑在表面的浸潤受到影響,凹處容易殘留或產生氣泡,反而會降低粘接強度。如果用砂磨等方法又容易損傷基材,所以宜采用涂底膠、浸蝕、電暈處理等方法改變其表面性質,使之易被聚氨酯膠粘劑粘接。
4、金屬表面化學處理:對金屬表面可同時進行除銹、脫脂、輕微腐蝕處理,可用的處理劑很多。一般是酸性處理液。如對鋁、鋁合金,可用重鉻酸鉀/濃硫酸/水(質量比約10/100/300)混合液,在70-12℃浸5-10min,水洗,中和,再水洗,干燥。對鐵可用濃硫酸(鹽酸)與水1:1混合,室溫浸5-10min,水洗,干燥?;蛴弥劂t酸鉀/濃硫酸/水混合液處理。
5、塑料及橡膠的表面化學處理:多數極性塑料及橡膠只須對表面進行粗糙化處理及溶劑脫脂處理。不過聚烯烴表面能很低,可采用化學方法等增加其表面極性,有溶液氧化法、電暈法、氧化焰法等。如砂磨→腐蝕→清洗→干燥。
6、上底涂劑:為了改善粘接性能,可在已處理好的基材表面涂一層很薄的底涂劑(底膠),底涂還可保護剛處理的被粘物表面免受腐蝕和污染,延長存放時間。膠粘劑和密封膠常用的底涂劑有:聚氨酯清漆(如膠粘劑或涂料的稀溶液);多異氰酸酯膠粘劑(如PAPI稀溶液);有機硅偶聯劑的稀溶液;環氧樹脂稀溶液等。
7、膠粘劑的配制:單組分聚氨酯膠粘劑一般不需配制,可按操作要求直接使用,這也是單組分膠的使用方便之處。對于雙組分或多組分聚氨酯膠,應按說明書要求配制,若知道組分的羥基含量及異氰酸酯基的含量,各組分配比可通過化學計算而確定,異氰酸酯指數R=NCO/OH一般在0.5—1.4范圍。為了降低粘度,便于操作,使膠液涂布均勻,并有利于控制施膠厚度,可加入有機溶劑進行稀釋。聚氨酯膠可用的稀釋劑有丙酮、丁酮、甲苯、醋酸乙酯等。
8、粘接施工:涂膠-晾置-粘接。
9、膠粘劑的固化:大多數膠粘劑在粘接時不立即具有較高的粘接強度,還需進行固化。所謂固化就是指液態膠粘劑變成固體的過程,固化過程也包括后熟化,即初步固化后的膠粘劑中的可反應基團進一步反應或產生結晶,獲得最終固化強度。對于膠粘劑來說,固化過程是使膠中NCO基團反應完全,或使溶劑揮發完全、聚氨酯分子鏈結晶,使膠粘劑與基材產生足夠高的粘接力的過程。
但無論是聚氨酯膠粘劑的施工還是膠粘劑的儲存、運輸都要按照標準規定進行,這樣才可以更大化的保證產品發揮效果,更好的在各個應用行業得到發展,同時也希望未來能研發出更多功能和特性。